Dr. Strangelove or: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(奇愛博士, 1964)

Dr. Strangelove or: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(奇愛博士, 1964)

每一個可以控制的細節,都被導演填入了最荒謬的可能。這包含了情節到角色到對白到每一個動作。

極致荒謬

每一個可以控制的細節,都被導演填入了最荒謬的可能。這包含了情節到角色到對白到每一個動作。例如頭腦壞掉的將軍,發射飛彈的原因是不能忍受共產主義的無恥侵略。而共產主義的無恥侵略,則是他們在水裡加了氟。氟化水。這到底怎麼掰出來的,我不懂。我更不懂的是,這個說法在 1950、1960 年代是真實存在的。

以及體液。體液學說,一聽還以為回到了十七世紀英國,或是古希臘。總之一切源於一個將軍對於共產主義的幻想,而這個幻想很諷刺地,相當普遍。另外一位在軍情室 [1] 的將軍同時相信,一切都是共產黨的陰謀。不管發生什麼事,先推給共產狗再說。

這位軍情室的將軍,除了面部表情很有趣,講話慢得要命(你廢話講了七分鐘啊世界毀滅你有責任啊),同時顯示美軍高層思維有多荒謬。二十分鐘前才說,我們要先發制人,派出一切軍力摧毀敵軍基地;在飛機被調回後,又號召所有人一起祈禱。

而一方面為了俄國軍官進入軍情室可能洩密,與總統大吵;另一方面自己的情婦卻有軍情室電話,可以隨時打進來,還聊了一分鐘天。最後核戰爆發,世界毀滅,我們的將軍想到的是「要用軍事的角度看這件事。如果俄國人藏了一顆炸彈,百年後他們就領先我們了。」;同時蘇聯大使仍試圖以隱藏式懷錶相機把超大軍情板拍下來。導演透過這些細節的對比,指出軍方有多麼荒謬的漏洞。更荒謬的是,這些很可能都是真的 [2]

註解

[1] 軍情室,恰巧就是這部電影的發明,並且永遠地影響了後世一切與美國軍事決策有關的電影場景,最後成為每個人對於國防部的想像。我自己上軍訓課的時候就想像過這樣的地方存在。更多冷知識可以看這篇:[影評] 《奇愛博士》庫柏力克化恐懼為喜劇

[2] 更多真實荒謬情節請看「葉郎:異聞筆記 / Dr. Strangenote」

政治

政治在這部片中,或許比軍官更好笑。高層們顯露的,是一種源於無知與恐懼的幻想。然而總統非常理性,也急於解決問題,他和蘇俄總理的電話卻成為本片最好笑的笑點。導演巧妙地把俄國總理的話藏起來,只讓觀眾聽見美國總統,卻因為可以從中猜到另外一半而更好笑。兩人簡直像小學生鬥嘴,非常沒有重點,總理還喝醉了。

而正如奇愛博士所說:你有能讓世界毀滅的東西為什麼不趕快昭告天下!這種東西藏起來沒用講出來才有用啊!要是有講神經病將軍也不會亂派飛機丟核彈了世界就不會「真的」毀滅了!「可是總理喜歡驚喜,」蘇俄大使說。「你也知道的。」

政治是一種幼稚遊戲。

奇愛博士他本人

這傢伙顯然真的很奇怪。坐在輪椅上,講話口音很怪,假名,以及結尾時不能控制的納粹敬禮動作。這個角色一方面指出,納粹的種族主義仍然存在於社會當中:如果鑽油井只有幾十萬個座位,該如何篩選?答案仍然是優生而非多樣。

另一方面,則是性暗示。除了他的名字,還有他最後那番話。「男女比必須是 10:1,才能應付這樣的條件。」他說,帶著一貫詭異的腔調。「而女性需要篩選具有特殊性徵的,以產生自然的刺激。」

在場的男性因保證可以進入,想必興奮難耐。博士說的,反正在那也沒事幹。除此之外,整部片也處處是性暗示:角色名稱、將軍與情婦的互動、緊急救難包內有保險套與口紅與尼龍襪。導演或許藉此暗示,戰爭此一帶著強烈陽剛氣息的行為,與精蟲衝腦也沒有太多分別。

先知

在後世英雄片中,英雄總是排除萬難,只為了達成目標。ID4、星際爭霸戰、復仇者聯盟、環太平洋,總是要有角色奮不顧身。這部片卻在 60 年代就反英雄,簡直是先知。機長戴上牛仔帽,親自將導彈門打開。我們祈求世界和平的心願終究未了,他便坐在導彈上光榮地迎向死亡。

然後世界就毀滅了。以現在的目光,這是無比強烈的諷刺:英雄們,你以為你的作為很偉大嗎?你也許只是參與了世界毀滅的一次錯誤罷了。

錯誤太多了。每次看似解決,便一定會有一條漏網的魚。通訊系統全毀、漏油改變目標、手動打開艙門。而最終,僅僅是兩顆盡忠職守的導彈。

所以導演怎麼「學會停止恐懼並愛上炸彈」?當你認清,世界的存亡、生命的消逝,掌握在一大群蠢蛋與一大堆漏洞之中,也許就能看透無常了吧(阿彌陀佛)。

黃昱嘉
黃昱嘉
新創 10 年經驗,擔任過軟體工程師、產品設計與行銷經理,也因此累積了前端、iOS、產品設計、UI/UX、社群行銷、廣告投手、平面設計⋯⋯等跨領域能力。
每週一篇科技商業觀察

訂閱《本質思維》電子報

每週我會寄送一封電子信,分享科技動態、商業趨勢與新創觀察。期望能與讀者一起,在高速變動的科技世界裡,找尋永恆不變的核心本質。

訂閱電子報
訂閱《本質思維》電子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