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P Engine 共同創辦人 Jason Cohen 在其部落格文章中,列出了新創公司最常踩的死亡陷阱。原文共十多點,我濃縮成 9 點:
- 沒有了解用戶
- 不了解市場
- 未設定目標受眾
- 太多先備條件
- 共同創辦人決裂
- 過早擴張
- 過早針對大企業銷售
- 不可行的商業模式
- 缺乏熱情與耐力
WP Engine 專門提供 Wordpress 部落格平台託管服務。創立於 2010 年,目前年營收 $4 億美元(約 $129 億台幣)。
我非常喜歡 Jason 的文章,而他列出的這些,其實是做任何事業的共通邏輯(不論是副業、開店或軟體新創)。推薦產品人或創業者,可以時不時自我檢視,作為簡易的檢核表。
▶︎ 原文〈Avoid blundering: 80% of a winning strategy〉
(此外,WP Engine 最近跟 WordPress 母公司有一段荒謬抓馬,正在進行中,我附在文章最後面。)
Jason 在文章開頭提到,許多人分析新創失敗的原因是「錢燒完了」或「創辦人放棄了」。但這就像說病人的死因是「心跳停止」一樣:好像說了什麼,其實什麼也沒說。
因為這些只不過是表面現象,等發生早就為時已晚。
然而,以下這些則是他認為,可以避免的錯誤(同時附上我的一些個人想法):
1️⃣ 沒有了解用戶(didn't talk to users)
Talk to users,並根據使用者的回饋修改產品,而不是「我覺得這樣比較好」。
Jason 也提到兩個不同角度的相似錯誤:
- 拒絕認清事實:堅持自己的設計比較好,客戶喜歡的都很蠢。
- 一直開發新功能,但不去找客戶。
🖉
對於技術背景的創辦人來說,特別容易犯這個錯。
由於做過多項職位,我的個人經驗是:開發遠比行銷推廣要容易得多。
開發只要坐下來,就一定會有某些產出,獲得某些多巴胺,覺得自己今天「有做事」。
但行銷推廣不一定有成效。廣告可能沒回報、KOL 可能拒絕你、cold mail 可能根本沒人開⋯⋯行銷的挫折感遠比開發要大。這或許是為什麼有些人下意識不想做。
2️⃣ 不了解市場:沒市場 / 糟糕的市場 / 沒有市場區隔
這些都是投入前,就可以事先評估的:
- 市場是在擴大或縮小?
- 是否有人想要這個產品?
- 使用者是否覺得現行方案有問題?
- 自家產品差異化在哪裡?
- 為什麼使用者要跟你(而非競爭對手)買?
- 為什麼別人失敗、自己可以成功?為什麼自己適合這個題目?
3️⃣ 未設定目標受眾,及清晰傳達價值
溝通對象太過廣泛,以致於無法清晰表明產品的價值。
往往是出於恐懼或懶惰,導致不敢定義產品是「給誰用的」(因為怕答案是「沒有人要用」)。
4️⃣ 太多先備條件,必須同時成立
如果要成功有太多「AND(且)」,自然會增加失敗機率。
比較好的題目,是由「OR(或)」組成。只要任一條件成真,就足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。
🖉
舉例來說,假想「使用一種新發行的代幣,利用區塊鏈公開且不可篡改的特性,進行國際獎項的評選」。這間公司要成功,就必須要:
- 新發行代幣有流通性
- AND 區塊鏈運算速率夠即時
- AND 該公司設立的國際獎項享有聲譽
- AND 評選過程確實公正
- AND 有人願意為此付費
(事實上,區塊鏈題目幾乎都需要至少前兩者。這使得成功機率大大降低。)
5️⃣ 與共同創辦人(或投資人)決裂
仔細挑選共同創辦人非常重要。共同創辦人吵架不只浪費時間,還很消磨精力,最終就會走向「創辦人放棄」。
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,沒有設計共同創辦人離職後的股份分配,導致有人離職後帶走大量股份。
🖉
共同創辦人吵架的一大主因,就是股權分配不均。簡單說,新創應該盡可能平均分配,但是給 CEO 某些主導權,以避免僵局。
關於股權如何設計,可以參考 Y Combinator 這支影片:
6️⃣ 過早擴張
擴張 = 先搞清楚什麼東西有效,然後加碼投入。
第一種錯誤:沒有找到用戶會持續購買的產品,就擴大投入。
第二種錯誤:拿到一點成績後,就立刻開始做第二款產品。
Jason 舉的例子是獨立開發者。推特上的獨立開發者,常常會洋洋灑灑列出一大堆產品,每個產品都幾百或幾千美元 MRR。
🖉
廣告一款沒有人要買的產品,只是更快讓大家都知道這款產品沒有用。
或許還有第三種錯誤:在還沒有 PMF 之前,就擴大團隊。
7️⃣ 過早針對大企業銷售
有些針對中小企業的產品,會在看到大企業購買之後,就想趕緊轉型、瞄準大企業。
最終卻被繁雜的法規、會計、安全性問題拖垮。
大企業內,總會有小團隊試用一些新產品,但這不代表應該讓產品整個轉型。
如果不是第一天就瞄準大企業、準備做一單幾百萬美元的銷售,那最好還是固守自己本來的優勢。
8️⃣ 不可行的商業模式
算好單位經濟(unit economics),不要賣負毛利的東西。
🖉 白話文:不要賣愈多賠愈多。
9️⃣ 缺乏熱情與耐力
可能一開始對這個題目有熱情,甚至準備好要投入十年完成使命,但最終崩潰了。
Jason 建議,找到除了「賺錢」和「說自己在創業」以外,你真正的創業目的。
當然,失去熱情有時無法避免。但如果是沒有事先準備好面對接下來的情緒起伏,以及犧牲生活中某些事物,這算是一種錯誤。
🖉 創業是長跑,先照顧好自己。
補充與後記
Jason 認為,業餘西洋棋與網球裡,獲勝的方法單純只是不要犯「非受迫性失誤」。
(非受迫性失誤:不是因為對手打得好,單純是自己失誤。)
而只要避免以上這些坑,就能避開 80% 的失敗。
但他也補充,有些災難可能無法避免:
- 經濟大環境突然變糟:例如 Covid 毀掉了一堆與實體體驗相關的企業。
- 意外觸發風險:儘管似乎可以防範,但對於新創來說沒有時間與資源。
這 9 點可能對有些人來說,算是老生常談。但困難之處,也在於把這些基本功做到位。
我自己的用法是在覺得事情卡住時,拿出來提醒自己是否有哪些地方沒有做好。光是這樣,就能穩定心情,讓自己覺得踏實一些。
進行中:WP Engine 與 Automattic 的抓馬
WordPress 是開源項目,但是主要由母公司 Automattic 維護。
前述提到,WP Engine 主要經營部落格託管。Automattic 的獲利來源也是託管,因此兩者算是競爭對手。
2024 年九月,發生了下面一系列荒謬的爭吵:
- Automattic 認為 WP Engine 的「WP」盜用商標。
- Automattic 要求從 WP Engine 的營收抽成。
- Automatiic 禁止 WP Engine 存取安全更新與套件庫。
- 雙方互相提告。
- 有些人認為,Automattic 濫用開源社群的影響力來排除競爭對手,員工也因此反彈。
- 於是,Automattic CEO Matt Mullenweg宣布,如果因為這件事對公司不滿,可以選擇領取遣散費、永不錄用。159 名員工(8.4%)選擇拿錢走人。
- Matt 決定,在每位 WordPress 開源貢獻者的登入頁面,都要打勾「我跟 WP Engine 沒有任何關聯」才能登入。
- WordPress 要求一個公開活動刪除所有跟 WP Engine 相關的貼文
目前首場聽證會訂在 11/26,後續不知道會如何發展。
另外一個無關的冷知識:Automattic 有兩個 t,因為是塞了 CEO Matt 的名字(⋯⋯???)
Clarymind 是一款自我照護的 app。我的體驗是:焦慮減輕,也省下很多時間。每天少滑 2 小時,一年就能省下 730 小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