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短文] 關於 MVP,以及為什麼要「故意不做某些功能」

[短文] 關於 MVP,以及為什麼要「故意不做某些功能」

自從發布「減少社群 app 使用」功能,活躍用戶(DAU)立刻躍升,中間也一度上了 App Store 排行榜 35 名。體感上最顯著的改變是:獲得愈來愈多「有效資訊」。

自從 Clarymind 發布「減少社群 app 使用」功能,活躍用戶(DAU)立刻躍升,中間也一度上了 App Store 排行榜 35 名。

體感上最顯著的改變是:獲得愈來愈多「有效資訊」。

Clarymind 是一款 self care app,包含睡眠音樂、呼吸冥想,以及螢幕使用時間管理。而我們最近上線的新功能「Sleep Timer」,可以設定音樂自動停止,方便聽音樂入睡。這是直接來自使用者們的需求。

我們之前也想過這功能,問題是:我們並不清楚是否真的有需求,還是只有自己覺得有用。

這次使用者主動要求,我們更確定至少有一些人想用,便立即著手開發、提交蘋果審核,四天後上線。

「及早推出市場,讓使用者告訴你該開發什麼。」

這是老生常談,但道理都懂,實際做的時候還是難免犯錯。

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,才讓開發節奏上軌道。其中最重要的,是學會如何「故意不做某些功能」。目的是換取早一點上線、聽見使用者的聲音,從中找出沒做的功能裡,哪些是真正的需求。

做起來比看上去難,要拿捏的平衡是:

  1. 故意不做,不代表產品可以差勁
  2. 克服「不夠好」的心魔

對自己做的東西,永遠都會覺得不夠好;卻也要同時確定:產品的某一點,已經夠好到可以解決某個問題。

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)的重點是 viable。viable 是「對用戶來說夠」或「足以驗證市場需求」。但我認為不會是「先隨便做點什麼,丟上去看會不會有人付錢」(答案通常是:不會。)

MVP 同時也是一個承諾,是「我現在先做到這邊,但是我會一直改進,直到它成為使用者心中理想的那個產品」。


如果你還不知道 Clarymind 的「阻擋社群 app 使用」功能,流程是三步驟:

  1. 設定 app 的每日使用次數與時間
    (如:一天用 Instagram 三次,每次十分鐘)
  2. 每次打開 app,就會跳出上鎖畫面
  3. 如果想解鎖,則需要先做一次呼吸練習

可以在 App Store 下載 Clarymind

自這篇文章發佈後,Clarymind 又陸續更新了 【AI 螢幕時間守衛】、【替代 app】(用想要養成的好習慣,取代滑社群的舊習慣)、【深度專注時間】、【靈魂拷問解鎖模式】等進階設定。團隊持續依照大家的回饋,新增更多專注和自我照顧功能。

如果你想要了解所有 Clarymind 社群上鎖機制,可以到部落格查看完整介紹。也歡迎聯絡 LINE 客服,申請 15 ~ 30 分鐘的 Clarymind 免費線上 app 導覽。

Clarymind 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保持專注,讓今年成為你改變和行動的一年!

訂閱的時候,別忘了輸入 Clarymind 折扣碼「YUJI」,訂閱年方案有另外的現折優惠。

以下也分享我們根據經驗整理,四個用 Clarymind 管理螢幕使用時間的心法:

一、參考過往使用時間,來設定目標

可以在 iPhone 設定 > 螢幕使用時間,了解每日的社群使用時數,再乘上 0.7,作為一開始的時數設定目標。如果一下子就想降到 0,可能會很容易失敗。

二、單次使用時間可先設定 10 分鐘

如果大幅調整既有習慣,可能會讓人「習慣解鎖 / 超時」而失去效果。一開始先設定在 10 或 15 分鐘,才不會太頻繁解鎖,反倒讓解鎖變成了儀式。

三、​預先規劃好替代活動

你有沒有一直想完成的目標?把目標拆解成易執行的小任務,預先安排在本來滑社群的時間裡。

零碎時間,則可以先想好替代活動。例如通勤時,我會改成看電子書;吃完晚餐後,因為忙了一天專注力不太夠,則改成洗碗、早點洗澡,讓自己可以早點去睡覺。

四、解鎖時間沒用完不是「浪費」,而是拿回時間主控權

起初可能會為沒用完的解鎖時間感到可惜,這時可以轉換念頭,思考「更想做的事」或「我是不是在逃離什麼」。

雖說減少社群用量帶來很多好處,但我也無意宣揚把社群媒體當成反派。

我同時很喜歡社群媒體帶給我的靈感跟資訊,重點在於如何主動使用,而非出於習慣、被動接收。Clarymind 對我而言,是一個能幫我找回平衡、時時提醒自己掌握主動的工具。​


​實測後,我發現自己大幅減少使用社群(現在平均一天不到一小時),也減輕了社群 trigger 焦慮的狀況。

意外的收穫則是空出了大量的時間,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(每天少用社群兩小時,一年就多出 730 小時,等於整整三十天!)

如果你也想試試看減少社群用量,進而降低焦慮、找回屬於自己的時間,可以到 App Store 下載 Clarymind

感謝每位使用者與早期給予回饋的朋友們,給了我們很多如何讓產品更好的方向。

我們很希望聽到每一個使用者的聲音。如果你有遇到任何使用問題,歡迎隨時私訊、寫信給我(hi@clarymind.com),或加入我們的 Discord

截至 2025.09,全球已經有超過 7 萬用戶,透過 Clarymind 一起練習專注。

感謝各方的推薦,還有大家一直以來的鼓勵和回饋,讓 Clarymind 有機會持續進步,努力滿足大家的使用需求:

分享好書以及閱讀書評的 Liz(經營「推書手 L」)

「在使用 Clarymind 的這段時間裡,
我認為最實用的地方,
是它能幫助我們把注意力導回到正軌上。

我們可以在 Clarymind 裡設定替代活動,
用來取代社群媒體的開啟。

例如將電子書 App、寫作 App 設成替代方案,
當我們要打開社群軟體時,
就會自動跳出「要不要改用替代方案」的提醒,
一鍵切換軟體,幫我們導正思緒。

輕鬆把想要滑手機的焦慮, 轉換成更正向的活動!」


就讀法國 ESSEC 的 Victoria(經營「巴黎不要笑」)

「Clarymind 讓我不用負擔克制自己的成本,無痛專注自律

對我最有幫助的部分:
1. 降低社群焦慮,提升專注力
2. 不再無意識滑手機,提高生產力

本來一天用 IG 3h+、用 Threads 1h+ 的我,現在一天只開 IG 不到 5 次,一次用不到 10 分鐘

Threads 更是一天只用5分鐘,根本社群出家,我媽都認不出我😍」


分享閱讀書籍和學習成長的周周(經營「周周閱讀」)

「我最喜歡 AI 提醒機制,幫助我意識到『無意識的滑動』

以前,我總是無意識地打開社群 App,明明只是想放鬆一下,卻一不小心就刷了半小時,甚至忘記自己原本要做什麼。

但 Clarymind的 AI 提醒機制讓我開始覺察這個問題。

每當我想開啟社群時,它會跳出一句溫和但有力的提醒,例如:『你現在打開 Instagram 是有特定目標嗎?』

這句話像是當頭棒喝,讓我停下來思考:『我真的需要現在滑手機嗎?』

這個小小的提醒改變了我的行為模式,我開始更有意識地使用手機,而不是讓它主導我的時間。」

黃昱嘉
黃昱嘉
新創 10 年經驗,擔任過軟體工程師、產品設計與行銷經理,也因此累積了前端、iOS、產品設計、UI/UX、社群行銷、廣告投手、平面設計⋯⋯等跨領域能力。
避免資訊焦慮以及 FOMO 的 4 個作法

避免資訊焦慮以及 FOMO 的 4 個作法

比起「哪些東西很讚、要趕快跟上」,我更重視的是「哪些東西對我而言不需要」。雜訊往往比「沒有資訊」更危險。因為雜訊會驅使人做出行動,甚至改變原本有效的做法。

如何避免自我耗損:自律的方法就是「不要自律」

如何避免自我耗損:自律的方法就是「不要自律」

我注意到,自己有時候會突然什麼事都不想做,只想躺在沙發上。正因如此,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個自律的人。但過去幾年,我依然完成了不少事,其中有些需要多年的持之以恆。後來我歸結出:恰巧是因為「不自律」,我才能完成這些事。

每週一篇科技商業觀察

訂閱《本質思維》電子報

每週我會寄送一封電子信,分享科技動態、商業趨勢與新創觀察。期望能與讀者一起,在高速變動的科技世界裡,找尋永恆不變的核心本質。

訂閱電子報
訂閱《本質思維》電子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