拖延是你大腦的保護機制|4 個避免拖延症的系統性方法

拖延是你大腦的保護機制|4 個避免拖延症的系統性方法

近幾年的體會是,拖延症並不是一種「症」。​拖延症是我的大腦在保護我,別碰那件很困難的事。​很多時候,在做一件拖很久的事情後,回過頭去看為什麼拖延,才發現當初的自己判斷是正確的,這件事真的很難。

近幾年的體會是,拖延症並不是一種「症」。
 ​
拖延症是我的大腦在保護我,別碰那件很困難的事。
 ​
很多時候,在做一件拖很久的事情後,回過頭去看為什麼拖延,才發現當初的自己判斷是正確的,這件事真的很難。
 ​
◼︎ 寫完文章後,才發現真的很難寫,花了好幾個小時
◼︎ 做一個功能後,才發現 scope 比想像還大
 ​
人們拖延,往往有背後的原因,只是自己的理智還不知道。
 ​
直覺或情感上發現了強烈的阻礙,但理智卻天真地以為:「就去做就好了!為什麼不做!」
 ​
甚至因此苛責自己。
 ​
所以,解決拖延的第一步是先善待自己:你沒有「問題」,不需要「被解決」。
 ​
當然,也別純靠意志力或蠻力克服(往往只是更痛苦、讓拖延症嚴重),你可能只是需要一套系統:

1️⃣ 把事情切小,小到確定可以在一小時內做完


寫文章很痛苦,那可以改成寫大綱。
 ​
如果寫大綱還是很痛苦,那可以改成記錄下 10 個可能的切入點。

2️⃣ 設個一小時的鬧鐘


步驟 1 有趣的是,你不一定需要精準估計時間。
 ​
你只需要成功欺騙自己的大腦:「這件事超簡單,我一小時一定做得完」。
 ​
所以我常用的 hack 是:設定一小時的鬧鐘,告訴自己「接下來一小時,我一定能把這件事搞定」。
 ​
即使最後花了三小時,那又如何?我已經不拖延了。​

3️⃣ 找到「只要做了,剩下的事就會自動做下去」的觸發事件


對我來說,是坐下來、戴上耳機聽音樂、開始做步驟 1 那件小事。
 ​
只要我做了這個儀式,剩下的事情就會神奇地被我順便做完。

4️⃣ 排除任何會打斷專注的分心因素


好不容易進入了心流,當然不可以被打斷:
 ​
◼︎ 關掉社群
◼︎ 開啟勿擾模式
◼︎ 把手機放到眼角餘光看不見的地方
◼︎ 告訴身旁的人(如,家人),自己接下來一小時都要專心做事
 ​
如果你需要在專注時把社群都鎖起來,避免自己一直去滑,也可以試試 Clarymind

--

與其因為一直拖延而自責,現在的我,改為將拖延視為「聰明的警告」。
 ​
是某個比較聰明版本的我,想讓我知道:這裡有待解決的不確定性,別貿然衝進去。
 ​
並告訴自己,並不是我不夠好。既然這件事這麼難,那顯然需要很多時間。
 ​
不論本來以為多快可以完成,都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花三五倍的時間來完成。
 ​
這解決了我的拖延,順便解決了我的焦慮。
 ​
--

以前的我,有時會進入這種反覆循環:
 ​
事情很困難 → 拖延 → 焦慮
→ 滑社群 → 時間更不夠
→ 事情變得更困難 → 拖延 → ⋯⋯
 ​
我不會說 Clarymind 可以直接解決拖延(那就太誇張了),但能避免自己去滑社群,打破循環
 ​
▶︎ 到 App Store 下載
 ​
 ​

黃昱嘉
黃昱嘉
新創 10 年經驗,擔任過軟體工程師、產品設計與行銷經理,也因此累積了前端、iOS、產品設計、UI/UX、社群行銷、廣告投手、平面設計⋯⋯等跨領域能力。
如何避免自我耗損:自律的方法就是「不要自律」

如何避免自我耗損:自律的方法就是「不要自律」

我注意到,自己有時候會突然什麼事都不想做,只想躺在沙發上。正因如此,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個自律的人。但過去幾年,我依然完成了不少事,其中有些需要多年的持之以恆。後來我歸結出:恰巧是因為「不自律」,我才能完成這些事。

每週一篇科技商業觀察

訂閱《本質思維》電子報

每週我會寄送一封電子信,分享科技動態、商業趨勢與新創觀察。期望能與讀者一起,在高速變動的科技世界裡,找尋永恆不變的核心本質。

訂閱電子報
訂閱《本質思維》電子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