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馬遜長期的經營方針是「最大化自由現金流」,而非最大化淨利。因此看財報會發現,即使營收指數成長,淨利幾乎是零。因為亞馬遜根本不看淨利,反而會把利潤投資回去,降低成本結構、提升客戶體驗,進而換取未來更好的自由現金流。
其業務也不只是書跟百貨,還有 AWS、影音。商業模式也不只是平台銷售抽成,還有訂閱制的 Prime。
亞馬遜之所以要做到價格最便宜,是因為建立了一套飛輪:更低的價格,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,進而收到更多現金流,去投資基礎建設,使成本更低、體驗更好,於是可以做到更低的價格。
這也是為什麼博客來或 Momo 不太可能成為亞馬遜。Momo 雖然已經是台灣電商龍頭,但是台灣市場規模相較之下太小了,目前也沒有看出 Momo 在商業模式跟業務範圍的企圖心。
博客來加入折扣戰,在我看來則更離譜。Momo 將書的折扣定深,是作為引流款,買書的同時,可能就順手把購物車的商品結掉了。但是博客來的書跟百貨根本不互通,沒辦法一起結帳或綑綁銷售,打折就真的只是在削價競爭。
即使不論這幾點,亞馬遜從 2014 年開始,淨利也年年是正數。一年的虧損,應該不足佐證是「狗屁化」。
書市的萎縮或許讓有愛的人很痛苦,但我素來不支持找一個戰犯出來鞭。因為事實是,愛書的人依然在買書,只是本來不愛看書的人,過去為了資訊或娛樂別無選擇,現在可以用 Google 學習、用 Netflix 打發時間。在新的市場環境下,書作為商品應該如何定位,會是我更關注的討論。